記者 羅艾樺 賀林平
2013年05月22日08:58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人民日報
![]() |
|
汶川二小孩子們在全新的校園里上體育課。 |
核心閱讀
“汶川大地震”五周年前夕,記者重走汶川縣城,但見楊柳春風櫻桃紅,亭臺樓宇酒旗風……四川省阿壩州委常委、汶川縣委書記青理東感慨:“如今的威州鎮(zhèn),最漂亮的是民房,最牢固的是學校,最現(xiàn)代的是醫(yī)院,最滿意的是群眾,最難忘的是廣州援建干部!”“4·20蘆山地震,我們感同身受,希望災區(qū)同胞自強不息,早日重建家園!毕驗膮^(qū)同胞表達關切的同時,汶川人深信:汶川的今日,就是蘆山的明天。
“巍巍的姜維城下,啊啦哩吔,有一群可愛的羌家兒女,啊啦哩吔,教室里有我們活潑的身影,校園里有我們成長的足跡”,清晨的陽光越過群山照進嶄新的威州小鎮(zhèn),岷江河畔響起感恩奮進的《汶川一小校歌》……
這座曾遭受重創(chuàng)的羌藏古城猶如鳳凰涅槃,脫胎成一座幸福安詳?shù)默F(xiàn)代化城鎮(zhèn)。
重建 經受住考驗
全縣安好威州無恙
4月20日8時許。汶川縣人民醫(yī)院急診科主任呂紅強剛到診室換上白大褂,就強烈感到整棟樓“嗡嗡嗡”地抖動起來,連桌上的臺歷也翻落到地上——“又地震了!”
診療記錄顯示,那段時間呂紅強一直在看病,急診病人王花久也沒跑!胺孔佣际前窗思壙拐鹁哦仍O防重建的,怕什么?”他鎮(zhèn)定地說。
鎮(zhèn)定,來自高質量的災后重建。據(jù)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局長、時任廣州援建組組長的李俊夫介紹,援建威州項目77個,對口資金28億元,全按設防烈度8度設計,遇到醫(yī)院學校等再提增一級。
“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”。自2008年8月7日第一支援建隊伍踏上威州,李俊夫就把安全作為援建工作的根本。他們首先制訂質量、安全、成本、工期“四個控制”管理體系,在規(guī)劃上千方百計避開主斷裂帶,還新建了三個避災廣場。
“這些天,你們害怕到學校上課嗎?”在汶川一小操場上,記者問幾個正在跳繩的女孩子。她們異口同聲:“不怕,老師說了,一小是汶川最安全的建筑!
援建組前期組組長徐明貴清楚記得,廣州星河灣斥資6520萬元精心修建汶川一小。開學典禮上,李俊夫動情地對學生們說:“再發(fā)生地震時,你們不要跑,學校就是最安全的地方!
抗震新技術展示科學援建力量。在汶川縣人民醫(yī)院診室里,只見兩根“人”字形互撐的粗壯鋼梁緊貼在一側墻壁上!斑@個叫‘抗震阻尼器’,可抗100噸左右的橫向拉力,全院有100個!备痹洪L劉輝貴解釋。
細看汶川二小的教學樓,一層要比地面高出三四十厘米,下面還有一個底座。參與設計的廣州大學抗震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師楊澤群說“這就是我校周福霖院士發(fā)明的隔震墊。它能抵消地面的相對位移,就像人踩在滑板上,地面動了,樓卻可以不動!
蘆山地震那天,距離震中只有80多公里的汶川有強烈震感,但除了相鄰三鎮(zhèn)有部分山體發(fā)生滑坡和崩塌,268公里農村道路和部分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損壞外,全縣安好,威州無恙。
汶川縣副縣長王宇自豪地告訴記者,5年來,汶川大小余震幾萬次,有感地震上千次,但廣州援建項目無一出現(xiàn)質量或安全問題。
改變 舊城換新顏
災區(qū)變景區(qū)家園成花園
阿壩師專舊址上聳立著由廣州援建的“陽光家園”安置區(qū),清一色公寓式樓房。一期2幢2單元301室是李燕的新家。82平方米的三居室,裝修得簡單精致,陽臺上還放著一臺跑步機。
副縣長王國文道出老百姓對災后重建的感嘆:“原地方,原住民,新設施,新環(huán)境,一切不僅恢復了正常,而且變了樣,生活品位比以前更是沒得說!
夜幕降臨,依江而建的“西羌文化街”上,居民三五成群,或伴著潺潺的岷江江水聲唱歌、聊天;或置身體育館內健身、打球;或流連于鍋莊廣場,翩翩起舞。
城區(qū)時尚,村亦美麗。廣州援建者以“城鄉(xiāng)統(tǒng)籌”的先進理念,讓高海拔的偏僻羌寨煥發(fā)青春。在布瓦村,援建者先把10公里長的進村山路改建成為柏油路,又一一為村里通電、建水池、鋪水管,徹底結束了羌民千百年來進山背水吃的歷史。
鎮(zhèn)長靳福超說,地震前,全鎮(zhèn)僅有一個村子通了水泥路,很多人從出生到過世都沒下過山。后來,援建者們硬是“修通百姓門前路,點亮百姓窗前燈,綠到百姓家門口”,幫助大伙走上了“特色旅游+生態(tài)農業(yè)”的發(fā)展之路。
“災區(qū)變景區(qū)、農民變市民、家園變花園”。5年來,汶川城鎮(zhèn)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7%,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0%以上,已然成為“大九環(huán)線游”上一顆明珠,去年吸納旅游人數(shù)達600萬人次。北京大學“汶川重建模式研究”課題組盛贊今日威州:“村村通公路、家家有房住、孩子有書讀、生病有醫(yī)治、人人喝上干凈水,城市功能完全恢復,老百姓過上比震前更安逸、更幸福的生活”。
感恩 奮力向前行
放下悲痛不等不靠
蘆山震后第四天,汶川縣委、縣政府熱情地向廣東省發(fā)去一封平安信、感謝信:百姓們鎮(zhèn)定自若堅守住房;孩子們井然有序邁向學堂;汶川兒女急馳雅安災區(qū)抗震救災。因為我們有最抗震的房子!最牢固的學校!有你們給予的堅強力量!
“廣州援建不僅重建了我們的家園,更重建了我們的內心和信心!辈刈鍧h子、縣長張通榮毫不吝嗇地贊美廣州援建干部,“大愛精神就是最好的愈合劑,鼓舞我們放下悲痛,不等不靠,繼續(xù)前行!
汶川縣人民醫(yī)院第一時間組建起首支醫(yī)療隊,歷時8小時趕到蘆山縣龍門鄉(xiāng)衛(wèi)生院,就地搭建臨時醫(yī)療救治點,迅速開展醫(yī)療救治工作。當天中午,第二批11名醫(yī)護人員組成的醫(yī)療隊,又帶著全院最先進的移動診療車趕赴災區(qū)。
4月21日晚上,2000多人還自發(fā)在縣城避災廣場和映秀鎮(zhèn)漩口中學遺址舉行了為災區(qū)燭光祈福活動。目前,全縣各界自發(fā)向蘆山地震災區(qū)捐款已超過200萬元。
汶川縣啟創(chuàng)社工服務隊負責人向梅,是廣州中山大學來汶川服務災后重建的志愿者,服務期滿后,她選擇了留下。蘆山地震后,她很快帶領隊員趕赴蘆山地震災區(qū),對震后災區(qū)的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援。向梅說:“蘆山災后重建即將開啟,這份有意義的工作我還會做很久!”
“美麗的格桑花,是我感恩的心;飄動的五彩云,是我發(fā)出的信。多謝了,多謝太陽一般真誠的人……”在全威州的合唱比賽中,60歲的雙河村老年協(xié)會會長敖桂華,禁不住學著容中爾甲放聲唱起《多謝了》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3年05月22日 06 版)
| 相關專題 |
| · 熱點·視點·觀點 |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微平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