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位外國學者講述全球治理倡議的實踐故事——
本報記者 王崟欣 曹玲娟
2025年10月23日08:32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人民日報
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近日在上海舉行。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在大會上引起中外專家學者熱議。其中,3位外國學者講述的全球治理倡議在中國實踐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。
坐滿市民的閱讀室、3元一碗陽春面的社區(qū)食堂、為跑步愛好者準備的淋浴間以及面向戶外勞動者的愛心驛站……這處由舊工業(yè)廠房改造而成的黨群服務中心,位於上海寸土寸金的徐匯濱江。大會開幕前一天,英國作家、政治評論員卡洛斯·馬丁內(nèi)斯來到這裡參訪。“真不可思議,這麼好的一片地方被用作公共空間,普通人的需求在這裡被滿足。那些在西方媒體宣傳下成長起來的人,來到這裡一定會感到驚訝,因為這與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?!彼袊@道。
馬丁內(nèi)斯已7次來到中國。幾乎每一次,他都會驚嘆中國的發(fā)展速度。一本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,記錄著他的思考。在參訪過程中,從黃浦江畔到豫園,從人工智能試驗場到上海博物館東館,每走過一處,他的筆記本上便多了一段密密麻麻的文字。
大會期間,馬丁內(nèi)斯分享了自己的思考:“隨著研究不斷深入,我逐漸明白,中國最寶貴的經(jīng)驗是滿足人民的需要。在黨群服務中心,戶外工作者可以來加熱食物,跑步愛好者能來洗澡,這些都關注到普通人的需求。在中國的街頭,市容整潔、環(huán)境宜人,這是中國長期保護生態(tài)的成果,給全球發(fā)展以啟迪?!?/p>
“這次來中國,我就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!”在開幕式主論壇上,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系榮休教授高棣民,用一口流利的中文,這樣形容自己的體會。
高棣民曾多次往返於美國與中國之間,見証了中國發(fā)展的多個重要時刻?!拔易砸詾閷ι虾R严喈斄私?,但這次我從浦東機場驅(qū)車進入上海市區(qū)時,真切地感覺到一種不知所措。”高棣民說。
高棣民首次來華,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(jié)束后不久。那次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任務。“浦東就是最好的例証。”高棣民興致勃勃地說起一件往事:1980年,他受邀去一個朋友位於浦東鄉(xiāng)下的老家做客?!澳菚r,我們需要先乘公交車到黃浦江碼頭坐輪渡,再換乘公交車,下車后還要步行很長一段路才到目的地?!备唛γ裾f,“那時,浦東沒有地鐵、高速公路、磁懸浮列車和國際機場。如今,浦東是世界上現(xiàn)代化程度最高、科技最先進的地區(qū)之一,並不斷向前發(fā)展?!?/p>
高棣民認為,這種巨變與中國政府的治理密不可分,“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。”
“我叫李木蘭,花木蘭的木蘭!”說起自己的中文名,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人文與語言學院榮休教授李木蘭頗為自豪。每每談起中國與中國文化,她總是面帶笑容,言語堅定,毫不掩飾熱愛之情。
開幕式前一天,李木蘭到位於浦東張江的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參觀?!拔覀儗χ袊圃爝€隻停留在紡織品和鞋類的印象必須要改變了。”李木蘭說,“如今,中國的機器人、人工智能、電動汽車等快速發(fā)展。中國的技術(shù)進步正引領世界?!?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23日 03 版)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